你不必买很多新东西,才能收获小确幸
收获
熹望主播:微语
BGM:《Pour Toi》
结尾歌曲:DAOKO&米津玄師《打上花火》
当你心里惦念别人的时候
这份惦念总是会回到你身上
心情沮丧的时候,就去逛那些街边的二手店。
新西兰的二手店,任何一个城市都能找到几个,它们大多属于慈善机构,是个关爱的中转站:一些好心的人把东西捐到这里,另一些好心的人把东西从这里买走,营业所得会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
钱有这样的用途,我因此觉得温暖。
二手店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义工,因为有着虔诚的信仰,对待那些旧物的态度特别温柔,消毒,擦拭,归类,轻手轻脚地摆放在架子上——
0.5纽币的杯子、1纽币一捆的杂志、2纽币的玩具,还有5纽币的搅蛋器、榨汁机,当然还有书架、沙发、成套的餐桌椅,乃至耳环项链、艺术画作…
这些二手物件也许带着瑕疵,或露出饱经风霜的颜色,但绝不是一群破铜烂铁,工作人员会确保它们还在发挥作用,而它们自己也格外争气,带着上一个主人的精神风貌,成为有灵魂亦有自尊的物件,到下一个主人的生活里继续扮演正面的角色。
新西兰人喜爱逛二手店,但喜欢逛的原因各不相同:
有人喜欢买旧物,是因为它们价格公道,能从一张旧沙发和旧餐桌里省钱给未来的日子去;有人是为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,一件失去传人的首饰被戴在脖颈间,是很酷的装饰;有人精通古董,职业便是到一个个二手店去,从货架上打捞漏网之鱼。
有些人觉得外面的世界太新了,只能到这里找些沧桑,拿起一碟一碗,翻到背面去看,一八几几年,产自英国或是德国,那是他们的祖辈来自的地方,那上面盛过数不清的马铃薯,满过也空过,却始终喂养着那条一路蔓延到这里的根。
有人误打误撞走进一家二手店,或闯入一个100年前的家庭,那时代只在小说中遇见过,有时间抹不去的格调,或站在一面异国艺术品面前,猜想漂洋过海而来的人,为何置它于孤独的境遇…那些新得不能再新的人,于是对生命和时光敬畏,携三两本旧书回去,从此与它结下不解之缘。
无论你需要什么,是搅蛋器,是金银首饰,抑或是乡愁的解药,你总是能在这里找到它,二手店是个解忧杂货铺,它帮助的不仅是需要金钱的人,还有那些奉上金钱的人。
我是个老派的女生,觉得人与物品的关系应当是严肃认真的,非无奈关头,不得抛弃彼此。
对旧物的热爱,不仅是因为价格便宜和背后的故事,也是从中看到前一个主人对它的珍惜,在这个浮躁的当下,是“请你静下来”的提示。
盘点家中二手物件,算下来,最多的是旧书,已占据车库里一处角落。虽说在知识面前应该出手阔绰,但一本新书的价格要在三十几纽币,这对爱书的我,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。
能用买一本书的价格买上二十本,从小说到自传再到心理调节…寻找或邂逅好书,这是二手店带给我的最大快乐。
这些旧书的纸张发黄,但时间没有抹去它的墨香,在很多书的扉页上,写有十年前谁于哪里买下的签名,或者在书的末页带有一九六几年的出版时间,莫名觉得震撼,翻开书,是一整个年代在眼前呈现,偶尔看到喜欢的句子被铅笔划上,我因与一个陌生人的心境重合而雀跃,这是新书无法带给我的惊喜。
除去书,家里还有很多东西从二手店来,按摩仪、电视柜、搅拌机、花瓶、布料、健身球、猫碗、猫玩具…低头抬头就能看到的旧物件,是我从生命的各个阶段收集而来的。
不得不说,在那些赤贫日子里,旧物帮我渡过一道道难关,而日子安定下来,这些东西也没有离我而去,我在二手物件之路持续寻觅,曾经为生存,如今为生活,它让我享受了那些本不能在当下享受的东西,让一些美好的体验提前到来。
比如那台跑步机,买于三年前,让我在风雨天也能保障锻炼的习惯,又比如那个红酒架,大概来自一个富庶的家庭,它极好的木艺让我的眼睛过了一把把瘾。
还有那架电子琴,每次坐到它面前,就会感慨,这个奢侈的爱好,也能被普通人拥有,我何其幸运。
我想象着曾有一个乖巧的小女孩,求了父母多少次,求到口干舌燥,才能在一个圣诞节得到如此郑重的礼物。
新西兰人对一切二手东西都抱着循环利用的心态,这一点令我非常佩服。
自家孩子的衣服小了,就送去别家去,谁家的孩子长大了,玩具就分享给别处,搬家时,不再被派上用处的东西,擦拭干净,送给邻居或朋友,如果找不到需要的人,就放在街边,写上“free”的标记,留给路人决定它们的去向。
不只二手店才能给旧物提供重新使用的机会,人们自发地搭建交换平台,秉承不浪费的生活哲学,让一件物品的寿命尽可能延长,这是一种多么健康多么淳朴的生活态度。
在陶朗加,华人也建立了一些社群,我们在里面送出沙发,收到书架,清理图书,收获花园工具…这是个很小的城市,我们常在一家做客,发现有什么是在别处也见过的,这给我们提供了更紧密的联系,这些旧物像一条暗号,“我们原来都是这样的人!”
我有几位非常欣赏的女性朋友,曾经是blingbling的都市女郎,到这里愈发朴素,活得十分接地气。
一位有两个年幼女儿的朋友,家附近有家幼儿园,总是会有一些微损坏的玩具放在街旁供路人拿走,她捡回家,修修补补,彻底消毒,两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,现在又送给更小的孩子们。
另一位女性朋友同样热衷旧物改造,她去二手店买面料和工具,自己缝制背包,送给闺蜜们,在国内做老干部的父亲来旅行,受了启发,竟也学会从路旁捡来家具,修补好,左邻右舍地送去。
她们可不是赤贫的人,一位在上海做了多年的建筑师,一位曾自己开公司,积蓄和智慧都有很多,但我觉得这才是更大的智慧:拯救旧物,为自己也与他人分享,这是修行后的看透,是通过物品对自我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偶尔也会有一些女孩,对二手物件充满顾虑,有些甚至对此嗤之以鼻,“脏死了,一点不体面,花点钱买新的不好吗?”
她们觉得我们不富,我觉得她们不懂。我们只是相视一笑,该怎么解释,你从这些旧物件里得到的故事、便利、喜悦,和一次关于珍惜的反思?
四年前,朋友正愁如何处理一个秋千和滑梯,他的孩子已长大,不再需要它。我们牵线搭桥,把它拉去给另一对朋友,他们的孩子还小,攀上爬下,兴奋得不得了。
两年后朋友搬家,它被转送给一对年轻夫妇,我后来恰巧去这一家做客,她指着花园里的秋千和滑梯说,“你们什么时候要孩子?到时候留给你们!”
那一刻,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件物品传达的意义。
一件物品,承担了几代人或者很多家庭的快乐,不知不觉成为众多关系的纽带,它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珍惜和敬重,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个更善良的人:当你心里惦念别人的时候,这份惦念总是会回到你身上。
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刚刚换了手机。朋友最近买了新手机,得知我的手机坏掉,把换下的手机给了我,这只手机即便旧,市值也要几百块纽币,我扭捏着不收。
他说,“还记得吗?你买过一张木艺桌子,特别好看,你宝贝得不行,我也喜欢,最后你想都不想就给我了!我一直觉得过意不去。”
那一张低矮的木艺桌子,在一家二手店被我发现,花纹精致无比,被我当了好久的茶几,吃白粥喝温水都有了仪式感。
这一天,我又知道,物质同人不一样,人只要爱自己,就有价值,但物质不一样。一件物品,只有通过有人爱,才有价值,人越爱它,它就越珍贵。
我心里住着一家二手店
来来往往的物品特别多
我收获一件,得到很多快乐
我给予一件,给谁带去温暖
从没有人告诉我
原来给予比收获要快乐许多
是那些旧物带着主人的品质
把这道理带到我身边
— Not the end —
[原生家庭]主题征文活动,到这里就到了尾声,在这两个月内,我们收到了很多来稿,部分来稿刊登在公众号[杨熹文]上,但因位置有限,很多稿件没有被选用,在此对大家说声抱歉,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,每一封稿件都是珍贵的,能写下那些曾令我们痛苦的故事,本身就是一种成长。
感谢全部读者的参与,接下来我们将开启第三次征文,关于“我所认识的正能量的人”!
这个正能量的人,也许是你的闺蜜,是你的同学,是同事、恋人、父亲母亲或兄弟姐妹。也许是一个人,也许是一群人。如果他们曾为你的生活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,而你愿意让更多的读者得到鼓舞,就请写下他们的故事吧!
欢迎与我分享这些故事,以“正能量”为主题,1500-2000字以内,从未在任何平台发表过,请投稿到邮箱guniang2017@163.com,邮件标题请注明“正能量”字样,邮件正文须附微信ID,无截止日期。
👇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【杨熹文】
熹文导读
1、走得远的人都是心理强大的人,能够冲破来自过去的束缚。——《姑娘,你不讨好别人的样子最好看》
2、总有一些小小的仪式感,能够让你拨开这些琐碎,点亮幸福的微光。——《别让你的人生,输在没有仪式感》
3、因为人,只要不放弃,任何时候都能逆风翻盘。——《奥运冠军、国际超模……当这个女人脱下裙子,你才知道她有多美》
手 指 点 一 点 , 不 要 和 熹 文 走 散 ~
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
Xi13403112727